一、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六大特征
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實現超預期增長,究其原因主要是補貼政策延續、爆款產品帶動、產品技術創新和芯片短缺等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v觀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全年的發展情況,主要呈現以下幾方面特征:
①新能源乘用車全年銷售294萬輛,單月滲透率突破20%
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達到294.0萬輛,同比增長1.6倍,新能源滲透率為13.8%,同比提升8.1個百分點,市場發展速度遠超預期,成為助力乘用車整體市場穩步提升的中堅力量。分月度來看,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和滲透率整體呈現前低后高的發展態勢,并在12月份出現翹尾,單月銷量接近50萬輛,而且11、12月份連續兩個月單月新能源滲透率突破20%。
②爆款車型帶動市場全面發力,A00級車型基本實現電動化
2021年低、中、高端市場齊發力,從增量貢獻來看,A00級、A級、B級及以上三個細分市場貢獻增量均超過50萬輛。A00級市場中主打性價比的宏光MINI EV一枝獨秀,全年累計銷量接近40萬輛,在A00級市場中的占比接近50%。A級市場中秦PLUS DM-i、宋PLUS DM-i兩款PHEV車型憑借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在能耗、造型、智能化等方面表現優異,上市即成爆款,為PHEV市場注入了新活力。而AION S、北京EU5等BEV車型繼續位居A級BEV市場前列,但目前主要面向出租租賃市場。B級及以上市場則成為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展現實力的舞臺,Model Y、Model 3憑借動力性能強、智能化水平高等標簽,年銷量均達到15萬輛及以上,成為B級及以上市場的銷量先鋒,而理想ONE、小鵬P7、蔚來ES6等車型則依托造車新勢力在品牌營銷、服務等方面的創新,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用車體驗,同樣也有不俗表現。
新能源滲透率方面,A00級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幾乎達到100%,已基本實現電動化;B級及以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接近15%,從目前發展態勢來看,在熱門產品驅動下,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新能源爆發的細分市場。A級市場新能源滲透率相對偏低,該類車型主要以家用為主,消費者重點關注性價比,短期內新能源乘用車在購置成本上難以對傳統車構成威脅。
③合資品牌電動化進程加速,向BEV轉型趨勢明顯
2021年合資品牌電動化進程加速,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升至27.1萬輛,實現翻番,新能源滲透率由2020年的僅1.1%升至2.4%,大眾、寶馬、別克、本田等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均實現大幅增長。合資品牌新能源市場在不斷擴大的同時,呈現PHEV加速向BEV轉型的特點,目前PHEV占比已大幅降至50%以下。以大眾品牌為例,2021年基于MEB純電平臺打造的ID系列多款車型上市,并逐漸成為大眾品牌新能源領域的銷量擔當,拉動大眾品牌新能源中BEV占比由2020年的不足30%升至2021年的63%,而且大眾品牌2021年全新上市的新能源車型均為BEV車型。
④造車新勢力格局重新洗牌,二線新勢力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2021年造車新勢力總銷量達到43.8萬輛,在新能源乘用車中的占比升至14.9%,成為驅動我國新能源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理想、蔚來、小鵬位居前三,三個品牌在造車新勢力銷量中的份額均超過20%,理想ONE、蔚來ES6、小鵬P7等車型在產品性能、智能化配置等方面深受年輕消費者追捧。造車新勢力市場格局在2021年重新洗牌,以哪吒、零跑等為代表的二線新勢力品牌市場份額快速提升,躋身銷量前五,其中哪吒V、零跑T03等二線新勢力產品多數定位入門級車型,主打性價比,定價和續駛里程在同級別車型中十分具有競爭力。
⑤個人購車市場占比創歷史新高
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中個人購車總量達到227.9萬輛,同比增長近1.8倍,占比升至78%,創歷史新高。個人市場的火熱表現,離不開供給端爆款產品的涌現,個人市場熱銷車型主要為經濟型低端和中高端新能源產品,宏光MINI EV、小螞蟻、Model Y、理想ONE、漢EV等車型均有不俗表現。個人市場產品驅動明顯,2021年個人市場在售新能源車型數量超過300款,銷量前十車型份額合計達到50.7%。
⑥限購政策優勢進一步弱化,市場進入“政策+市場”雙驅動的新階段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限購城市政策優勢進一步弱化,而非限購城市份額持續提升,尤其是四線及以下城市,2021年與限購城市的差距縮小至不足1%,而且BEV中四線及以下城市占比已實現對限購城市的反超,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也進入“政策+市場”雙驅動的新階段。而且2021年開展的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重點聚焦三四線城市,助力三四線城市新能源市場實現快速發展。
二、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四大發展趨勢
2022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的關鍵一年,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政策、技術、產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2022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主要呈現以下趨勢:
①財稅優惠政策進入倒計時,有望激發新一輪購車熱潮
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等財稅優惠政策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財稅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決策。隨著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將于2022年底退出,而且購置稅減免政策是否延續也尚未明確,根據歷次補貼退坡對新能源市場的影響來看,在財稅優惠政策進入倒計時階段,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購車熱潮。
②新能源產品迭代速度加快,產品豐富度進一步提升
2022年對于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來說將是產品百花齊放的一年,傳統自主企業純電動車型在低、中、高端三線進行布局,繼續深耕純電動市場,而且更加注重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等方面布局,加速自主品牌突圍向上;此外,比亞迪、長安、長城、奇瑞等自主企業加碼PHEV市場,基于自主研發的全新混動系統推出多款PHEV車型;蔚來、小鵬、理想、威馬等造車新勢力均推出全新車型,進一步豐富產品線,為消費者提供多元選擇。
豐田、本田、現代等合資品牌也將陸續推出基于全新純電動平臺打造的BEV車型,產品重點聚焦A級SUV車型。豪華品牌方面,以奔馳、寶馬、奧迪為代表的豪華品牌電動化發展進一步提速,將與造車新勢力展開正面競爭。
③充電基礎設施將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超大功率充電技術進入落地階段
在雙碳目標及新基建的激勵下,許多地方政府提出充電基礎設施規劃目標,并制定相關行動方案,整車企業、充電樁企業、能源企業等積極投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充電技術方面,充電樁企業與整車企業大力發展超大功率充電技術,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480kW超大功率充電技術將進入落地階段。
④新能源市場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發展趨勢保持謹慎樂觀
2022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仍將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需保持審慎態度。供應鏈方面,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整車制造成本增加。疫情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帶來了較大沖擊,新能源汽車相關原材料尤其是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碳酸鋰、鈷、鎳等已經出現漲價潮:2021年,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上漲幅度超過400%,硫酸鈷均價上漲幅度超過70%。關鍵原材料成本壓力已逐漸滲透至主材環節:2021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均價漲幅超過160%,三元正極材料均價漲幅超過100%,電解液均價漲幅超過90%。在供需長期處于緊平衡的形勢下,動力電池制造商也將陸續被迫漲價,上游產能擴建窗口期疊加更靈活的議價機制造成的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傳導至整車企業,使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成本增加。根據我們的調研,目前大多數企業能夠承擔的單車物料成本增加上限在5000元左右,一旦物料成本漲幅過高,勢必會導致新能源產品售價提升,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進程。動力電池方面,行業集中度偏高可能導致優質電池產能供應緊張風險。目前行業動力電池裝機量集中度相對偏高,幾乎被頭部企業壟斷,2021年裝機量前五企業份額合計超過80%。雖然2021年電池企業紛紛開始擴大產能,但項目從開工到完全量產至少需要一至兩年,可能導致2022年優質電池產能供應緊張。芯片供應恢復導致傳統燃油車客戶回流。2021年以奔馳、寶馬、奧迪等為代表的傳統豪華品牌紛紛表示受芯片短缺影響,面臨減產以及停產的風險,導致產品價格上漲甚至出現一車難求的局面,這為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帶來機會,部分原計劃購買傳統豪華品牌燃油車的消費者開始選擇新能源車。但隨著芯片短缺問題的逐步緩解,傳統豪華品牌燃油車產能將進一步恢復,使得客戶重新回流至傳統燃油車,這將不利于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綜合以上分析,2022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仍將延續較為強勁的發展態勢,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者使用便利性持續改善,結合各方面因素,預計全年乘用車中新能源滲透率將達到19%-20%,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的目標也有望提前實現。
如需獲取更多信息,歡迎與我們聯系!
張丹陽
電話:022-84379799-2777
郵箱:zhangdanyang@catarc.ac.cn
李宏偉
電話:022-84379799-2821
郵箱:lihongwei@catarc.ac.cn